医保飞行检查风暴来袭:全国千余机构迎穿透式监管
2025年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升级,多省密集启动"大数据+第三方"飞行检查机制。陕西省率先公布对367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省级飞检,标志着医疗系统迎来史上最严"查账"行动。这场覆盖三甲医院至基层卫生室的监管风暴,正通过科技手段与专业团队的联动,揭开医疗违规行为的隐蔽面纱。
一、陕西打響省级飞检"第一枪"
陕西省医保局创新监管模式,首次引入5家第三方机构开展联合飞检。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97家医院和270家药店的异常数据,采用"数据筛查+现场核查"双轨制检查。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检查周期覆盖签约后至2025年底,意味着半年内将被检查机构的所有诊疗数据置于"显微镜"下。国家医保局此前透露的智能监管模型,在陕西实践中已现雏形。
二、全国监管网络同步铺开
云南昆明五华区首创"一年一查"全覆盖机制,对420家机构实施滚动式监管;青海西宁城中区运用智能筛查技术检查130家医药机构;广西合山市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村卫生室;河南安阳龙安区建立"三级联查"体系,重点监控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这些案例显示,监管体系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对象从三甲医院下沉至最基层医疗网点。
三、科技赋能下的监管革新
新型监管模式打破传统人工核查局限:通过医保结算数据交叉比对,精准识别分解住院、过度检查等违规行为;运用AI算法分析诊疗路径合理性;区块链技术固化电子病历存证。某第三方机构负责人透露,其开发的"医疗费用异常波动模型",可快速定位单病种费用偏离值超20%的病例,使以往难以察觉的"蚕食式"骗保无所遁形。
四、违规成本飙升警示行业
近期曝光的处罚案例彰显监管决心:北京某三甲医院因重复收费被追缴医保基金53万元,院长被诫勉谈话;海南某妇产医院因诱导消费被暂停妇科医保服务资质。更严重的是,某省已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纳入名单的机构将面临三年医保拒付处罚。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追回医保资金超2.3亿元,同比增长45%。
五、医疗机构迎来合规大考
面对穿透式监管,医疗机构需构建"防御体系":建立DRG/DIP管理系统规范诊疗行为;完善物价收费双重审核机制;定期开展医保政策专项培训。某三甲医院医保办主任建议,应建立"临床-医保"联席会议制度,将合规管理嵌入医疗决策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将医保合规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倒逼机构主动整改。
这场席卷全国的医保监管革命,实质是通过技术赋能重构医疗秩序。当每笔医保支出都经得起数据追溯,每个诊疗环节都透明可视时,才能真正实现"救命钱"的精准守护。对医疗机构而言,与其在监管风暴中被动应对,不如借势转型,将合规建设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
市监总局对三大外卖平台约谈,为理性竞争 “划重点”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外卖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开手机,动动手指,美味佳肴就能很快送到家门口。可最近外卖行业里竞争太激烈,有些做法已经不太对劲儿了。这不,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坐不住了,直接约谈了饿了么、美团、京东这三家外卖平台企业,给它们的竞争行为好好 “划重点”,要求大家都得理性竞争。
为啥要约谈?竞争太 “疯狂”
今年这外卖市场,那竞争简直像 “打仗” 一样。就说京东吧,2月份的时候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直接就和美团正面刚起来了。这还不算完,到了4月底,饿了么也不甘示弱,马上宣布开启 “超百亿” 补贴,淘宝也把 “小时达” 升级成 “闪购”,5月6号就在全国范围铺开了。这几家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促销手段眼花缭乱。一会儿是巨额补贴,一份外卖打完折可能就几块钱;一会儿又搞独家合作,逼着商家只能在自己平台上卖货。这么一来,市场是热闹了,可问题也一大堆。
这些非理性的竞争手段,表面上看消费者好像得了实惠,能花很少的钱吃到大餐。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餐饮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可没好处。比如说,商家为了参加平台的各种优惠活动,可能就得降低成本,食材质量说不定就下降了,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这种疯狂的补贴大战,也让平台和商家的压力都特别大,一些小商家根本玩不起这种烧钱的游戏,只能被迫退出市场,这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破坏很大。
约谈都说了啥?法律底线要守住
市场监管总局这次约谈,那可是相当严肃,直接给三大平台划出了红线。总局明确要求,这些平台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里,对平台的经营行为有明确规定,像平台不能随意修改和商家签订的合同条款,不能强制商家参加各种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更是强调,平台不能搞那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像恶意诋毁竞争对手、虚假宣传等等。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可是关系到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平台必须严格审核商家的资质,保证外卖食品的安全卫生。
平台企业得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一些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不能再搞那些没有底线的补贴大战。大家都得理性参与竞争,一起构建一个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多方都能共赢的良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约谈有啥用?行业有望回归理性
其实,这已经不是外卖平台企业第一次被约谈了。早在今年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就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过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当时就要求相关平台企业要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维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经过这两次约谈,效果还是能看出来一些的。最近,这三家平台也都纷纷表态 “反内卷”,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比如说,不再单纯地靠烧钱补贴来吸引用户,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像优化配送流程,让外卖能更快送到消费者手里;加强对商家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品质。
外卖平台的非理性补贴没办法让餐饮行业真正繁荣起来,只会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市场监管总局的及时介入特别有必要,能促使这个行业回归到有序、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以后,消费者能吃到更安全、更放心的外卖,商家也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做生意,外卖骑手的权益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平台企业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等着看,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督下,外卖行业能越来越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