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平衡、政策调控与行业重构的综合研判
专家简介
黄奇帆 -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核心数据指标
12亿㎡合理年交易量
90%房企淘汰比例
30%保障房占比目标
2026市场企稳关键年
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交易量回归理性
·年交易量稳定在12亿平米:合理需求量为每年12亿平方米(10亿平米折旧置换需求 + 2亿平米结构性新增需求)
·2024年新房销量已降至约9.7亿平米(超跌状态)
·预计2025-2026年将逐步回升至12亿平米的正常水平
·地方政府收购滞销商品房转作保障房的模式将继续深化
·2024年央行已启动3000亿收购计划,未来资金规模可能扩大至3-5万亿
房价"软着陆",分化加剧
·2026年房价将结束深度调整,进入"稳中有降"阶段
·不会出现硬着陆或崩盘 - 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较高点已跌30%-40%
·后续跌幅将逐步收窄,最终年均涨幅降至低于GDP增长率(约5%)
·城市分化显著:
o一线城市核心区及人口持续流入的超级城市(如北京、上海)企稳更早
o三四线城市非核心地段可能长期承压,部分或沦为"负资产"
政策干预常态化,保障房成关键抓手
·政府"托底式"救市:若房价跌幅触及30%,政府将通过收购存量房、放宽信贷等组合拳稳定市场
·保障房占比提升至30%:收购的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
·形成"市场+保障"双轨制住房体系
·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同时优化供给结构
·避免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
房企深度洗牌,行业集中度提升
·90%房企面临淘汰:9万家房企中约90%将通过破产、并购退出市场
·最终留存约1万家房企,行业进入低负债(负债率降至40%-50%)、精细化运营阶段
·国企主导、优质民企存活:资金实力强的国有房企和部分稳健民企将成为收并购主力
·加速行业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
·房企经营模式从"高杠杆、快周转"转向"低负债、高质量"
城市化新动力:大都市圈扩容
·人口向核心城市群聚集的趋势延续
·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将带动周边1.5-2万平方公里大都市圈发展
·都市圈内卫星城住房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都市圈内产业与居住功能重新布局
购房者应对策略
刚需群体
2025-2026年是政策支持窗口期,可择机入市,月供控制在收入30%以内
改善群体
待房价泡沫进一步消化(2026年后)再行动,重点关注核心区域品质住宅
投资者
非核心城市房产增值空间有限,需警惕流动性风险,转向核心都市圈优质资产
2026年房地产核心趋势总结
·量稳价平:销量回归12亿平米均衡点,房价涨幅长期锚定GDP增速
·政策兜底:政府通过收购库存、扩大保障房防止崩盘,推动软着陆
·行业出清:房企数量锐减,国有资本主导新格局
·城市分化:核心都市圈价值稳固,低能级城市持续调整
注:以上分析基于黄奇帆近年公开观点及房地产市场数据综合整理,实际走势可能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变量影响
© 2025 房地产趋势分析 | 数据来源:公开演讲、行业报告、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