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布两期关于西安、深圳、重庆、广州酒店物业降租的资讯,最近很多酒店投资人私信我们,提供数据,希望从数据角度呼吁酒店业主降租。
北京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让人心头一紧:住宿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暴跌67%。作为首都的北京,本该是酒店投资的黄金地段,现在却成了行业寒冬的缩影。
冰冷的数字背后
具体来看,1-6月北京5135家住宿餐饮企业总共只赚了2.47亿利润。住宿业1613家单位更惨,利润总额仅5980万元,比去年同期蒸发92.9%。算下来每家住宿企业月均税前利润才6000块,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
"北京首都,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城市",这话放在酒店投资人耳朵里现在听着像讽刺。当初冲着"护城河"效应来投资的老板们,看着报表都在倒吸凉气。更扎心的是营收降7.3%,利润却崩了92.9%——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放血求生。
转让潮里的残酷真相
酒店转让平台指点网的数据更直观:转让挂牌量持续攀升。酒店现在转让能不能成,近七成看租金。"扛三年疫情没倒下,倒在了复苏路上"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位投资人给我算过账:他在三里屯的精品酒店,2019年租金占营收比35%还能活,现在同样的租金占比飙升到58%。"每天开门就先欠业主两万块,换你慌不慌?"他指着满墙的OTA订单苦笑,"单量看着漂亮,仔细算算都在给房东打工"。
利润去哪了?
数据明摆着:全行业营业成本才降1.2%,远低于利润跌幅。人工、能耗这些刚性支出省不了,唯独租金还有商量余地。可现实是,很多业主还抱着疫情前的租金预期不放。
我认识个老酒店人,在王府井守了二十年店。今年端午他破天荒给所有住客送果盘:"不是大方,是怕空房啊!"他翻着账本叹气,"现在OCC(入住率)、ADR(平均房价)、RevPAR(每房收益)全线下滑,唯独租金纹丝不动"。
死扛的投资人们
朋友圈里酒店老板们的动态很真实:有晒凌晨三点还在查房的,有转型做婚宴促销的,还有把大堂咖啡吧改成外卖驿站的。但评论区总藏着句心照不宣的吐槽:"你们那租金谈下来没?"
特别心疼那些疫情前签长约的业主。有位大姐抵押房子接盘酒店时,压根没想到要经历三年空置。今年春节她兴奋地说"终于满房了",结果四月又跌回50%入住率。"现在每月贴二十万续命,就指望业主松松口"。
降租是盘活全局的关键
算笔明白账:现在全行业利润只剩2.47亿,如果业主集体降租10%,按360亿成本算就是36亿空间。这钱足够让多数酒店喘过气,甚至能更新布草、培训员工——最终带动品质回升形成良性循环。
杭州武林商圈的例子很说明问题。去年底几家业主主动降租15%,换来了租户的装修改造投入。今年暑期那些酒店RevPAR同比反超2019年8%。业主老陈说得实在:"总比空着强吧?他们活好了才有钱给我交租"。
给业主们的真心话
知道您可能觉得委屈:凭啥要我让步?但看看数据:利润暴跌67%的行业,还能榨出多少油水?现在酒店转让市场已经出现"租金倒挂"——新签物业租金比老合同低30%,那些死守原价的物业,最后大概率砸手里。
真正聪明的业主早行动了。国贸某业主把固定租金改成"保底+流水提成",虽然短期收入降了,但酒店用省下的钱做了智能化改造,下半年预估分成反超原租金。用他们财务总监的话说:"绑在一条船上,就得看长远"。
说到底,业主、投资人共赢才是长久的、良性的、健康的产业生态。当高额房租成了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谁都不是赢家。这轮洗牌里,能弯下腰共渡难关的,才有资格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