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名为“游窝”的女性专属酒店近日登上热搜,它禁止男性进入,声称要为女性提供更安全、更自在的住宿体验,甚至传出“月入20万”的消息。
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体验了这家引发争议的“全女酒店”。 这里没有传统的酒店前台,客人需要通过线上预约获得入门密码。
走进酒店,映入眼帘的是书架和公共客厅,感觉更像一个家庭空间。
住宿区类似大学宿舍,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四人间。每个床位都有帘子遮挡,里面配有独立插座和小夜灯。
“全女”概念并非“游窝”独创。 在国际上,从新加坡酒店的女性专享楼层到印度泰姬酒店集团的女性专用翼楼,类似的尝试早已出现。
甚至芬兰还有一个名为SuperShe Island的全女性度假村,禁止男性入内。

01
住客体验
比青旅更安全
19岁的小吴是第二次入住“游窝”。 她告诉记者:“我一个人旅行,住酒店总担心晚上不安全。可在这儿,是我这趟旅程里睡得最好的一次。”
酒店里没有站岗的保安,只有密码门和电子监控。
但女生们的安全感更多来自心理上的放松。 走廊里,有女生穿着睡衣随意走动,也有人披着浴巾在客厅聊天。
另一位正在北京实习的住客说,选择这里是因为安全、干净、便宜,又不用签租房合同。
02
商业模式
放弃男性市场
“游窝”创始人郭女士解释,她之所以侧重服务女性顾客,是因为作为商务女性,她更了解女性需求。
她坦言目前没有精力研究男性用户痛点。
虽然放弃了男性市场,但郭女士透露两家店的运营都很良好,正计划开设第三家店。 其全年综合入住率甚至超过100%。
03
现实困境
全女运营不易
然而,“全女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2024年,深圳一家“全女书店”宣布闭店,一些“全女健身房”“全女酒吧”也因收费高于同行而经营困难。
南通一家名为girls room的全女酒吧更是在试营业13天后就暂时停业。(说实话,我被这个全女酒吧的老板蠢笑了)
有业内人士直言,排除一半性别的客户意味着必须提高客单价。 “如果一家健身房只做女性客户,本来2000元一年的健身年卡至少要把价格提高到5000元一年才能回本。”
04
专家观点
不必大惊小怪
儿童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高级指导师林进认为,按性别区分生活空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卫生间、更衣室、浴室都是按性别划分的,”林进说。
在她看来,“游窝”这类酒店能不能做下去,其实是市场决定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游窝”创始人郭女士强调,客人来自不同城市,有游客、创业者,也有职场新人,大家在共享区聊天、交换特产,形成了一个小型社群。
“游窝’纯粹就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舒适的独处和社交空间。”
对于“游窝”这样的女性专属空间,大众的看法两极分化。
有网友质疑:“成年人的酒店,大家都是关起门自己住自己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男女共生的。”
然而,类似的女性专属住宿空间在国际上已有成功先例。 纽约著名的巴比松大饭店近一个世纪来一直是女性旅行者的安全港湾。
女性专属酒店能否从热点变为长效,最终还需要市场来给出答案。

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
每天酒店新闻和物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