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又出事了! 74岁老人手术后死亡!
1月2日,吉林白山的刘先生向《百姓关注》反映,其74岁母亲在爱尔眼科医院接受眼部手术时不幸死亡,疑似因麻药过量接近中毒。
刘先生表示,其母亲于去年2月因视力模糊去该院就诊,经医生建议决定手术,因手术医生是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张某某,刘先生未加多虑便让医院为其母亲安排手术。事后,此事被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且该院诊疗过程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当地卫健委对爱尔眼科医院做出了停业整顿7日的处罚,然而,这一-处罚引发了死者家属的不满,认为处罚过轻。刘先生质疑,医院在手术前未对母亲的心电图异常情况给予足够重视,而手术医生则认为心电图结果"问题不大”, 仍决定进行手术。
2日,白山市卫健委称,已告知当事人处罚结果,而爱尔眼科医院表示将由院方领导与死者家属沟通此事。
原省医保局局长、药监局局长、卫生厅厅长被查
据贵州省纪委监委1月2日消息:贵州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宇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宋宇峰上周还曾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据贵州消防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豫贵率队赴黔东南州调研消防工作,宋宇峰等参加调研。
他长期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曾任贵阳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贵州省科协副主席(兼),贵州省卫生厅厅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等职。
2018年11月,宋宇峰出任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2020年9月卸任,后出任省十三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至此番被查。
乙流占比连续上升,传染性要弱于甲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 谷雨微)“尽管乙型流感占比上升,但总体流感病例数量仍在下降,只是不同流感病毒亚型的相对占比发生了变化。”1月2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相对于传染性强、临床症状更重、更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的甲型流感而言,乙型流感通常以小规模或散发为主,因此乙型流感占比上升不必过于担忧。
根据中疾控流感监测中心发布的去年第51周(12月18日到24日)的流感周报,总体来看,目前流感还是以甲流(A型)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乙型流感的占比,北方已连续6周上升,南方已连续3周上升,近期乙流(B型)确实比较活跃。
商务部:禁止多项“中医药技术和资源”出口
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公告,2023年第57号关于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禁止出口的医药制造业有3大项: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技术、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国珍贵濒危植物药用成分提取加工技术。限制出口医药制造业技术有4大项: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产技术、中药的配方和生产技术、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的制备和加工技术。
此外,中国珍贵濒危植物药用成分提取加工技术为本次《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后新增的技术条目。
卫健委明确:这几类医生定期清退!
日前,武宁县卫健委党组对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进行了公布。当地明确,要清退卫健系统内的几类人员,其中就包括一些乡村医生。
据武宁县卫健委通报,要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制定《武宁县乡村医生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县乡村医生考核的通知》, 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考核,对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摸底调查,进行分类处理,清理不在岗2年以上乡村医生。
该项整改措施被列入"人引领发展缺乏实质举措”问题,要求在2023年11月3日前,整改完成。
国家卫健委发文鼓励年薪制,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
上海:对各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品种数不设数量限制
近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 年)》的通知,明确对各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品种数不设数量限制,推动目录药品落地。
其中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应在《上海药品目录》发布后 1 个月内,及时召开药事会议,对于暂时无法纳入医院用药目录,但临床确有需求的新增药品,建立绿色通道纳入临时采购范围。
通知明确,新增谈判药品、竞价药品实行预算单列,前三年不纳入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第四年按规定纳入总额预算测算基数范围。
最新发布!41 款抗肿瘤药物更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根据国家医保局官网信息公示,2023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13 日在京发布,此次调整共有 126 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 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谈判或竞价成功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 61.7%。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 3088 种,其中西药 1698 种、中成药 1390 种;中药饮片仍为 892 种。本次医保目录西药部分调整统计发现,医保谈判药品共新增 20 种抗肿瘤药物,医保谈判目录中 15 种抗肿瘤药物适应症进行了扩展,去年医保谈判的 6 种抗肿瘤药物今年进入常规药品目录,「丁香园肿瘤时间」特将国家医保目录中西药类抗肿瘤药物调整部分进行盘点总结,与大家分享。
2023重点36座城市医疗资源“摸底”:成渝医院数位居前列,哈尔滨、郑州人均医疗床位多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在加大力度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2023年12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3》和各地2022年统计公报数据,梳理了全国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22年的医院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数据,以评估中国重点城市医疗资源发展现状。
重庆、成都医疗资源靠前
从医院数量来看,36城中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西安、武汉、哈尔滨、青岛位居TOP10。重庆以857个的医院数成为榜首,成都、北京2022年拥有的医院数量也在600个以上,分别为744个、662个。
免责声明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
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
如有内容图片侵权,立即删除。
关注我们,每天医疗行业资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