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网> 商产资讯> 资讯详情
国家卫健委:全国300余家医院牵头组建儿科医联体
发布时间:2025-07-21 10:27:15

一、织密儿科服务网,基层不再是"空白区"

曾经,儿科医生短缺、基层服务能力弱是普遍痛点。如今走进湖北某县医院儿科门诊,标识清晰的分诊台旁,家长正通过电子屏查看候诊时间。诊室内,医生通过远程系统与市儿童医院专家共同研判疑难病例的CT影像。"这样的协作每周都有三四次。"值班医生坦言。

 

变化背后是三层体系的支撑:顶层的3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专注技术攻坚和人才培养;中层的6大区域医疗中心覆盖东北、华东等五大区域;基层的8000家综合医院和98%县医院构成服务主体。最让家长安心的是,80%以上的社区卫生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也能看儿科常见病了。

 

二、医联体破解"转诊难",救命通道24小时畅通

在粤港澳大湾区,"儿科医疗救援转运联盟"的救护车配备了小型ICU设备。去年,这个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牵头的网络,通过航空、高铁与公路立体转运了超1000名危重患儿,其中60%是新生儿。一位参与澳门跨境转运的护士回忆:"早产儿从镜湖医院到广州只用了2小时,途中全程监护。

 

这样的协作正在全国复制。针对儿童肿瘤、先心病等重大疾病,各省依托高水平医院建立诊疗协作网。在湖北,省市县三级转诊平台明确要求:疑似白血病患儿72小时内必须转入定点医院;稳定期患者可返回当地治疗,由上级专家远程随访。而对于3岁以下急危重症患儿,所有医联体医院都开通了"先救治后缴费"的绿色通道。

 

 

三、服务下沉,家长不必再挤大医院

 周六上午9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的儿科夜门诊刚结束交接班。"家长下班带孩子来看病,不用专门请假了。"坐诊的副主任医师说。这家二级医院原本没有儿科,今年通过医联体上级医院派驻医生,新增了周末门诊和夜间服务。

 

上海的新政更具突破性:允许二级以下医院通过多点执业医师增设儿科;11月底前,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服务。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陈明经过转岗培训后开始接诊儿童患者:"感冒发烧、轻微过敏这些常见病,现在不用都往大医院跑了。

 

四、应对就诊高峰,智慧服务缓解排队焦虑

去年冬季支原体肺炎流行期间,北京某三甲医院儿科候诊时间曾长达6小时。今年各大医院提前部署预警机制——当候诊超过2小时,系统自动触发应急方案:增开诊室、调配住院部医生支援,甚至启用"儿童输液方舱"。

 

智慧化手段也在减轻排队压力。在手机端预约武汉儿童医院专家号时,张先生发现新上线的"团队预约"功能:选择副主任医师团队后,由主治医师首诊,必要时直接转介专家,既缩短等待又精准分诊。诊前检查服务更让家长省心:预约时段前完成血常规等基础项目,医生看诊时结果已同步显示。

 

五、中医儿科进场,从治病到健康管理

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中医儿科诊室,3岁的圆圆正在接受小儿推拿。妈妈告诉记者:"上次积食贴了中药贴,这次咳嗽来做推拿,孩子不抗拒。"这类服务已纳入多地医联体建设,上海要求50%妇幼机构提供孤独症中医康复,湖北推广药浴、穴位敷贴等适宜技术。

 

服务内涵也在延伸。多家医院开设了儿童体重管理、心理行为评估等特色门诊。针对家长的健康焦虑,医联体通过社区开展科普巡讲。武汉市汉阳区某社区医院的宣传栏上,扫码即可观看省级专家录制的《儿童用药十大误区》短视频。

 

结语:让每个孩子有"医"靠

从国家医学中心到社区诊室,从危急重症转运到夜间门诊,这张越织越密的儿科服务网,正在打破地域与资源的壁垒。当98%的县医院能看儿科、300个医联体贯通上下,像重庆刘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再需要背着孩子辗转求医。儿童健康无小事,每一分改变,都在守护千万家庭的未来。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