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网> 商产资讯> 资讯详情
商业地产新闻热点(2025年8月)
发布时间:2025-08-30 18:08:07

9 (2).jpg

 

上海蓝鲸世界盛大开业

上海蓝鲸世界购物中心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开业,成为临港新片区主城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以"蓝鲸"为核心设计灵感,建筑外立面采用流线型玻璃幕墙,勾勒出"鲸跃海面"的灵动姿态。项目深度融合海洋元素与现代商业理念,打造了红树林主题中庭、专属"蓝小鲸"IP场景和科技光影装置,营造沉浸式生态氛围。引入了超200个品牌,其中60%为临港首进品牌,涵盖了时尚零售、品质生活、亲子家庭、科技体验、文化娱乐和便民服务六大业态。开业期间举办了火焰神鸟大秀、潮汕英歌舞等特色活动,并推出百万福利限时派送,旨在打造临港新片区的"城市趣玩地"。

 

首单外资消费REITs获批

华夏凯德商业REIT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成为中国首单外资消费REITs。该基金总份额4亿份,首批纳入资产为广州凯德广场·云尚和长沙凯德广场·雨花亭两个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6.84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约96%。广州凯德广场·云尚位于白云新城CBD,是区域型购物中心;长沙凯德广场·雨花亭位于雨花区东塘商圈核心,是成熟社区型购物中心。新加坡凯德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和运营管理机构,将持有至少20%的份额并负责项目运营。此举标志中国公募REITs市场向国际化与多元化迈出关键一步,为商业地产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和资金循环机制。

 

龙光商业华东战略首子落成

龙光商业将其华东战略首子与旗舰项目——上海蓝鲸世界定位为重塑商业新格局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承载着2003年临港新城填海造陆时幼年蓝鲸搁浅后被救援的"鲸回头"城市记忆,以14.3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填补了临港大型商业空白。项目配备1200个停车位,采用"6大核心业态+X动态空间"运营模式,通过分层主题设计让每一层成为特定客群的"专属体验区"。龙光商业已在全国10多个高能级城市布局,形成"蓝鲸世界"(8-15万平方米)和"蓝鲸天地"(5-8万平方米)双线并举的发展态势,上海项目的成功开业进一步扩大了"蓝鲸IP"效应。

 

北京永丰TOD综合体主体结构封顶

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自贸区(海淀)永丰TOD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于2025年8月顺利封顶,正式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公交场站、商业办公楼及配套设施。项目定位为集"交通枢纽+全业态综合体"的新型城市形态,建成后将完善区域公共交通网络,提供高品质商务办公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科创新城。作为海淀北部商业新地标,该项目将显著提升周边职住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赋能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章丘世茂广场招商发布会举行

2025年8月28日,"溪亭之夜——章丘世茂广场招商发布会"在济南章丘明水古城成功举办。项目由世茂商娱与济南章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达6万平方米,定位"城市商业新封面,有品生活新地标"。项目将龙山黑陶的曲线与泉水的灵动等在地文化基因融入建筑语言,设计"泉水涟漪"景观、"陶埙亭"艺术装置等文化地标元素。通过"垂直生活圈"布局手法,覆盖全龄段、全时段消费需求,有效填补济南城东高品质商业的市场空白,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超22万常住人口与14万高校师生优质客群。

 

英格卡打包出售中国荟聚购物中心

据报道,英格卡(IKEA母公司)正计划打包出售中国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将出售位于无锡、北京、武汉的三座项目,涉及资金160亿元,接盘方为泰康人寿领投的基金。这些项目是英格卡在中国内地较早开业的购物中心,运营时间均超过10年。此举被视为在整体消费增速下降、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英格卡回笼资金、改善现金流、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重要战略调整。财报数据显示,英格卡集团2024财年营收418亿欧元,同比下降5.5%;净利润8.06亿欧元,同比下跌46.5%,反映出其财务改善的需求。

 

香港新世界发展商场售出

新世界发展旗下长沙湾甲厦"83永康街"基座商场以约1.2亿港元售予投资者,平均呎价逾1.38万港元。该商场面建筑积约8660平方呎,设有6间舖位,舖位建筑面积介乎750至2000平方呎。买家为本地投资者,看中九龙西逐步转型为新兴商贸区的潜力,计划出租给零售及餐厅等商户作长线收租用途。差饷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零售商業物業投資成交宗數按季上升约33%;上半年成交宗數同比增長近15%,涉及近60億元,反映香港零售商業地產市場交易活動有所回暖。

 

恒隆地产内地业务稳定增长

恒隆地产2025年上半年内地零售商业整体收入为24.1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出租率维持在94%。其中上海恒隆广场维持98%的理想出租率,但高端消费趋于谨慎导致租户销售额下滑8%;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的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上升1%及10%。恒隆还与杭州百大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营运租赁合同,租用杭州百货大楼的南北两座大楼,新增约4.2万平方米零售面积,较现有规模提升40%,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杭州的商业版图。此举显示港资开发商在中国内地市场继续采取谨慎但积极的扩张策略。

 

太古地产出租率保持高位

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零售物业表现出强劲的租赁需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广州太古汇、北京颐堤港达到100%的满租状态。销售额表现方面,上海兴业太古汇增长13.50%、上海前滩太古里增长4.00%,这与上海商业环境、消费能级及项目特色运营(如首店引进、主题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兴业太古汇引入路易威登号,吸引大量客流,对消费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高端零售项目继续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运营能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了相对稳健的表现。

 

凯德中国信托零售物业收入下滑

2025年上半年,凯德中国信托旗下9个零售物业实现收入6.29亿元,同比下降4.46%。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成都新南店的出租率、租金水平下降,以及北京西直门店、望京店、哈尔滨学府店的超市区域升级改造。从不同业态租户的销售额来看,潮玩、珠宝、IT、餐饮品类的销售额增长最快,分别增长46.0%、18.0%、17.8%、4.3%,反映消费市场细分领域的机会与挑战并存。这种分化表现揭示了后疫情时代消费偏好的变化,体验式和休闲消费类别显示出更强韧性。

 

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

大悦城地产宣布拟私有化退市,计划斥资29.32亿港元回购股份。公司表示此举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同时对提升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具有积极意义。大悦城地产在较长时间里估值低迷、流动性不足,退市短期可消除业绩压力,解决估值倒挂与流动性困境,为母公司提供财务并表支持;长期可通过聚焦资产优化与创新投入,实现核心资产的增值。但该交易仍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特别股东大会通过、百慕大最高法院批准、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许可等。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相关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占全球免税市场8%以上的份额。封关后商品品类将突破45类,价格优势叠加"旅游+购物"模式有望吸引消费回流。商务部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一倍,商店数量超7200家,较2024年底增长80%,覆盖范围从核心城市向全域扩展,印证了免税消费的市场潜力。这一重大政策举措将深刻影响中国零售格局,为商业地产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核心城市零售市场分化明显

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零售市场供应节奏呈现差异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均有新增供应,其中北京以24万㎡、深圳34.9万㎡居前,杭州则无新增供应。从净吸纳量看,深圳凭借29.8万㎡的净吸纳量领跑,显示其零售市场具备较强的消费活力与商业吸引力;而成都出现-4万㎡的负吸纳,与部分项目自发调整适配市场、消费品牌持续调整闭店等有关。空置率方面,深圳最低为4.1%;上海和成都偏高,分别为8.60%和9%。租金水平上,一线城市中上海首层平均租金最高达31.9元/天/㎡。

 

百货与奥莱业态创新升级

商业地产领域百货与奥莱业态持续创新升级,深圳万象城Tiffany&Co.进行精品店焕新,小众特色品牌如MARIUS浙江首店、AMERICANVINTAGE杭州首店、定制化品牌如HOKA全球定制概念店大量布局,体现消费的个性化、潮流化趋势。奥莱业态也较为活跃,从传统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的荟品仓·城市奥莱正式开业,总购物空间达15588㎡,采用"无导购自助购物"模式。华润置地与滨海湾置业公司联合投资的万象滨海购物村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开业。

 

餐饮品牌表现分化

2025年上半年,餐饮品牌表现呈现分化态势。百胜中国实现收入5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经营利润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5.07亿美元,同比增长1%。截至Q2末,肯德基拥有12238家门店,必胜客则拥有3864家,公司计划2025年净新增1600-1800家门店。外卖销售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45%,助推业绩上升。星巴克第三财季中国市场实现显著回暖,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同店销售增长2%,交易量增长6%,是一年半以来首次回升。公司正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考虑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股权。

 

天虹股份申报公募REITs

天虹股份以苏州相城天虹购物中心为底层资产申报公募REITs获受理,该项目经改造后租金坪效显著提升。这是继首单外资消费REITs获批后,国内企业积极探索商业地产证券化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助于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金结构、提升运营效率。通过REITs化,商业地产企业能够实现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更好地聚焦于项目运营和品牌价值提升,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商业地产投资的新渠道。这一趋势预计将推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重构与整合。

 

政府多措并举刺激消费

政府各部门继续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刺激消费。商务部联合六部门打造国际消费季、精品首发季等,并结合文旅、赛事、展览,对消费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上海"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260万人次参观。这些政策举措旨在应对消费增长放缓的压力,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内容和体验,激发消费潜力。商业地产作为消费场景的重要载体,将从这些政策中受益,需要积极拥抱变化,调整业态组合和运营策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政策环境。

 

首店经济持续活跃

样本商业项目中,期内引入的新店中首店占比高且类型多元。国际品牌首店密集,如意大利潮流品牌、英国自行车品牌首店落地广州天环,LV等美妆首店布局南京德基广场等。品牌拓展新店与焕新升级也在进行中,如深圳万象城Tiffany&Co.进行精品店焕新。此外,小众特色品牌如MARIUS浙江首店、AMERICANVINTAGE杭州首店、定制化品牌如HOKA全球定制概念店大量布局,体现消费的个性化、潮流化趋势。首店经济成为商业项目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助力项目提升客流和销售额。

 

商业项目调整适配消费变化

面对消费市场变化,商业项目积极进行调整适配。成都出现-4万㎡的负吸纳量,与部分项目自发调整适配市场、消费品牌持续调整闭店等有关。品牌通过新增门店扩大市场覆盖,并持续深耕核心城市;同时以焕新升级优化消费体验,适配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在存量市场的竞争力,延长生命周期。消费端高端化、潮流个性化、体验式升级的趋势显著,商业项目与品牌亟需精准把握趋势,优化布局与运营,适配市场变化。这一调整过程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空置率上升和租金承压,但长期看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

 

即时零售与跨境电商竞争加剧

国内电商即时零售竞争白热化,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即时零售业务,构建全场景零售生态。菜鸟等跨境电商代表则主要发力欧洲市场,以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作为竞争关键。这种竞争格局对实体商业地产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线上平台的快速发展对实体商业形成分流;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也为商业地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前置仓设置、体验式消费增强等。商业地产需要重新定义自身在零售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更加注重体验、社交和文化功能,以应对电商竞争的挑战。

 

中海地产中期业绩亮眼,首发商业REITs

中海地产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832.2亿元,归母核心净利润87.8亿元,在手现金充裕,超过1000亿元。其商业物业收入35.4亿元,其中购物中心收入1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华夏中海商业REIT(底层资产为佛山南海映月湖环宇城)已正式申报,预计募资13.55亿元,标志着中海向“轻资产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华润万象生活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

华润万象生活2025年上半年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商业航道业务收入32.67亿元,同比增长14.6%。购物中心业务毛利率高达78.7%,同比大幅提升。截至期末,其在营购物中心数量增至125个,管理面积达1356万平方米。

 

万科商业收入41亿,出租率稳中有升

万科2025年上半年商业业务(含非并表项目)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累计开业179个商业项目,建筑面积1034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93.2%。其旗下中金印力消费REIT的底层资产杭州西溪印象城期末出租率达98.9%。

 

恒隆内地零售物业收入持平,高端消费趋谨

恒隆地产在内地的零售商业上半年整体收入为24.1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租率维持在94%。但其旗舰商场上海恒隆广场的租户销售额有所下滑,反映了高端消费者趋于谨慎的态度。

 

宝龙商业战略转向质量提升

宝龙商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归母净利润1.83亿元。面对市场环境,公司主动将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52.8%,展现了较强的运营韧性。

 

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

为应对估值低迷和流动性困境,大悦城地产计划斥资约29.32亿港元回购股份实现私有化。此举旨在短期消除业绩压力,长期利于聚焦资产优化与创新投入,但交易仍面临多项审批的不确定性。

 

北京中海大吉巷开业,成文化商业新地标

5月开业的北京中海大吉巷商业综合体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大型城市更新项目,总体量达36万平方米。其以合院式街区形态和“首店经济”为特色(首店占比超50%),开业半月客流即突破200万人次,迅速成为北京二环内的休闲消费新地标。

 

武汉杉杉奥特莱斯9月开业

武汉杉杉奥特莱斯计划于9月25日开业。该项目是华中区域首家“滨湖奥莱”,占地177亩,建筑规模约13万平方米,将引进超260个国际、国内品牌,包括50余家奥莱首店。

 

杭州城北花园城预计11月开业

位于杭州大城北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北花园城预计11月28日开业。它是全国首个XOD模式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目前整体招商率已超80%,主力店包括盒马鲜生、星轶影城等。

 

章丘世茂广场招商大会举办

8月28日,章丘世茂广场举办招商大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达6万平方米,是目前济南章丘区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旨在打造集文化、休闲、社交与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商业空间。

 

海宁绿城・钱塘之门签约运维伙伴

海宁长安镇高新区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绿城・钱塘之门(高约230米)与瓴寓国际、凯氏睿司、洲际酒店三大服务商签约,未来将引入长租公寓、Block商业街和高级酒店管理等服务,旨在从“建筑地标”向“生活地标”迈进。

 

新城控股落地首单民营私募消费REIT

8月15日,以新城控股旗下上海青浦吾悦广场为底层资产的持有型不动产ABS获上交所批准,发行规模10.64亿元。这是民营房企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积极尝试。

 

英格卡传打包出售国内荟聚购物中心

市场消息称,英格卡(IKEA旗下)正计划打包出售其在中国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涉及无锡、北京、武汉的三座项目,交易金额约160亿元。此举被解读为回笼资金、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举措。

 

北京复兴门百盛将于年底闭店

百盛商业集团宣布,其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百盛中国首店)将于2025年底闭店。物业方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将于2026年启动大厦改造。百盛近年持续亏损,提前终止租赁被视为减轻财务负担之举。

 

奥莱业态持续爆发,向多元化发展

奥莱业态在8月表现活跃。除武汉杉杉奥莱开业外,泉州复悦·尚柏奥莱(11月开业)、北京湾里王府井奥莱(年底开业,招商超90%)、上海百联青浦奥特莱斯二期(2026年竣工,将成亚洲最大奥莱)等均有新进展。奥莱正从传统郊区名品折扣向更灵活、更强调体验的多元化模式发展。

 

杭州下沙奥特莱斯三期地块成功出让

8月28日,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以起始价8000万元竞得下沙奥莱三期地块。随着二、三期建设完成,下沙奥特莱斯广场总体量将达到40万平方米,拥有免费停车位1.2万个以上,成为大学城北的“超大杯”综合体。

 

核心城市零售市场表现分化

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零售市场供应和需求呈现差异化。深圳净吸纳量29.8万㎡领跑,空置率最低(4.1%);成都出现负吸纳(-4万㎡),空置率偏高(9%)。上海首层平均租金最高(31.9元/天/㎡)。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助推消费回流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商品品类突破45类,“旅游+购物”模式及价格优势有望吸引消费回流。2025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


image.png

酒店网站第一个广告,链接到指点网.gif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