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象征着实力与规模的直营酒店,正被各大酒店集团悄然缩减。
最近,酒店行业悄然发生重大转变:锦江、首旅、华住等国内头部酒店集团持续减少直营酒店数量,转向以加盟为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锦江酒店直营门店占比已降至4.66%,华住直营门店占比为4.55%,首旅直营占比为10.60%,三大巨头直营比例均呈下滑趋势。
01
直营收缩
曾经,直营酒店是酒店集团实力的象征。如今,它们却成了被精简的对象。
细看数据,锦江酒店在2025年上半年直营酒店净减少43家。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锦江在2024年有限服务型酒店中直营酒店就减少了75家。
首旅酒店也不例外。2023年至2025年第二季度,首旅的直营酒店数量从608家减少到559家,直营门店占比从13.17%下滑至10.60%。
华住集团同样在持续收缩直营阵营。从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华住的直营酒店数量从633家减少到547家,直营门店占比从5.68%降至4.55%。
这一系列数据勾勒出头部酒店集团共同的选择:告别重资产,拥抱轻资产。

02
转型之路
头部酒店集团的轻资产转型并非空谈,而是已经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2025年第二季度,华住集团加盟业务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22.8%,占集团营收的比例提升至44.6%。
与此同时,华住的直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7.6%。
这一增一减间,清晰地展示了华住的业务重心正在如何转移。
华住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锦江酒店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1%,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7%。
轻资产模式的魅力在于更高的毛利率。2025年第二季度,华住集团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至41.6%。
加盟模式节省了租金、人力等刚性成本,毛利率更高。

03
转向背后
酒店集团为何纷纷抛弃曾经赖以生存的直营模式?
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STR数据显示,暑期内地酒店经营表现不及2024年同期。
2025年第二季度,华住中国混合RevPAR为235元,同比下降3.7%。
重资产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吃力不讨好。
直营酒店直接受到RevPAR下滑的冲击。2025年第一季度,锦江酒店有限服务整体RevPAR同比下降5.31%。
这直接影响到直营业务的业绩。
与此同时,头部酒店集团发现了更轻松的赚钱方式——通过品牌授权和管理输出收取费用,而不必自己承担租赁物业和经营酒店的风险。

04
样本案例
酒店集团转向轻资产模式的趋势,在企业的具体决策中更为明显。
2024年,西安旅游计划募资建设17家直营酒店。然而,到2025年11月,该项目被搁置。
取而代之的是,该公司推出了新的定增方案,全部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同样,3年前定增超5亿要开15家直营店的君亭酒店,在开到第11家之后,宣布将剩余4家直营店的投入使用时间推迟两年。
金陵饭店则直接关闭了位于北京的直营门店,并为此支付了1500万元赔付金。
这些案例表明,从区域酒店企业到全国头部集团,都在对直营酒店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05
小体量崛起
在大体量直营酒店被抛弃的同时,小体量酒店正在悄悄“升咖”。
一位在广西投资了十几家酒店的老板分享了他的体会:“每天运营加房租成本160元,RevPAR能做到接近250元,26间房的小酒店两年多就能回本。”
与传统观念相反,小体量酒店正展现出惊人的盈利能力。
他投资的一家海友5.0,只有35间客房,单房造价在5万元左右,平均入住率超过95%,RevPAR最高达到四百多元。
与传统直营酒店形成鲜明对比。
不只是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国内高端酒店也掀起了一股“袖珍”风潮。
既下山·梅里只有19间客房,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也不超过40间客房。

06
未来格局
随着直营酒店占比持续下滑,酒店行业的格局正在重塑。
专业的酒店品牌管理集团将成为未来连锁化、轻资产模式输送的主角。
酒店资产投资正从开发思维转向经营思维。
这意味着,不是直营店不能做,而是可以做好直营店的那群人,没有必要大批量做。
对于酒店集团来说,直营店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集团层面的直营酒店,更多是为了跑通模式,为后续的加盟做样板。
朗廷集团旗下的毅风酒店就计划以直营店形式先开30到50家店,打磨产品,之后再走轻资产运营。
这种“用直营打样,以加盟扩张”的策略,可能成为行业新常态。
酒店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轻资产模式正成为行业主流,而小体量、精准定位的酒店项目则成为投资新宠。
未来的酒店业,将不再是重资产者的游戏,而是品牌、效率和运营能力的竞争。

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
每天酒店新闻和物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