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网> 商产资讯> 资讯详情
医疗人工智能诊断是未来的趋势
发布时间:2023-07-31 16:35:50

来源:MBS品牌中心     侵删

作者:吴优

编辑:太白

01|谁加速了失业?人工智能AI狼来了

近日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经济潜力》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AI)裁员潮才刚开始,最大输家是高知识工作者。

生成式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增加4.4万亿美元,增量基本相当于英国一年GDP。还有可能使60-70%的任务自动化,而这些任务如今占用了员工的时间。

而具体到每一项职位来看,麦肯锡的研究涵盖约850个职业的2100项细分工作职能,根据技术的采用程度和实施方式,报告指出,AI可能会影响目前全球所有的工作,对所有行业产生影响,未来20年,生成式AI可令劳动生产力明显提高。生成式AI指的是对话式AI工具,像是OpenAI于2022年11月发布的ChatGPT,它以其广泛的能力,包括创建内容、生成音乐和编写代码,为创新带来效率,尤其是在银行业、高科技、制药和医疗产品,以及零售业。

大约75%的技术价值将体现在4个领域:客户运营、营销和销售、软件工程和研发。根据报告,它在这些行业的用例范围从与客户的自动对话到为客户创建个性化消息、生成代码,甚至是“加速新药物和材料开发过程”的生成设计。

麦肯锡指出,生成式AI将影响各行各业,特别是对于“此前被认为相对不受自动化影响”的高薪脑力劳动者而言,受到的影响最大。在2030年至2060年间,中点为2045年,50%的职业逐步被AI取代,比他们此前研究大幅提前10年。而知识工作者最有可能受到自动化的影响,特别是涉及需要进行决策和团队合作的职业。前几代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涉及资料收集与处理,因此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影响较小,但生成式AI的出现,使得“高知识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与大语言模型(LLM)正好匹配。

吴优观点:

传统的诊疗服务是典型的高知识含量、高训练频率的“苦行僧积累”,正如人们更青睐于找一位“白胡子老医生”。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更明显地具备了这两个优势,甚至说是迅速就超越了一个医生一辈子的经验。如果我们还痴迷于靠“技术取胜”、“凭技术吃饭”的观点,那么你的护城河就选错了方向。

人工智能仅仅是WEB 3.0时代的一个先到者而已,随着后面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医生靠“信息差”树立的个人壁垒,必然被去中心化的技术和服务打破,届时人们获得优质医疗、精准诊断的途径会极其快捷、而且相当便宜。

突然某一天,你就会发现那些还在“靠技术吃饭”的医生,就如同数千年来靠手艺来给顾客画肖像的画匠一样,一瞬间就输给了照相机,输给了整个时代。我们当然不是否定一个医生精进技术的重要性,而是要搞明白医生在未来要靠什么生存,或者说能保住高收入中产阶级的地位,这就绝对不只是“看病”这么简单。

02|技术突破近在咫尺

在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2023上,苹果用足足40分钟介绍了Apple 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显,久违地引爆了全场。这是苹果首款XR设备,也是苹果自Apple Watch以来最大的产品创新。其CEO库克更是表示Vision Pro代表着空间计算时代的来临,甚至认为其将在未来十年取代iPhone的地位。业界普遍认为苹果的首款XR设备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中自然也包含了MXR(FDA分类,即医疗XR)的细分领域。

早在2015-2016年间,FDA就批准了数款采用XR技术的医疗器械,主要应用在医疗影像3D重建。随后,MXR的应用场景得到拓宽,开始进入手术导航领域,并进而切入疾病治疗领域。最先被应用到外科手术领域,用于解决传统手术中供参考的平面医疗影像普遍存在的“看不清、看不准和看不到”的痛点:内窥镜图像术野狭窄且皮下信息缺失;超声图像噪声干扰大且三维信息缺失;X光图像多组织累积交叠且三维信息缺失等。

随着MXR应用的逐渐探索,也有更多产品开始切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恢复等领域。目前MXR在儿科诊断和治疗、疼痛管理、心理健康、睡眠、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诊断、远程医疗、虚拟护理术后和其他康复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

让人对苹果眼镜充满期待的地方当然是手术时、查房时可以大量快速搜集相关数据,而无需切换出来手动查找。

吴优观点:

无论是医疗技术、IT技术、还是商业经济(甚至政治)的新革命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我们传统的诊疗技术、商业模型还能持续多久呢?如果一个医生未来不能操作数十种信息化诊疗设备、不能解读报告其中的医疗或商业价值、不懂新的顾客维护和营销手段、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和个人品牌打造,那么这位医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难去创业,甚至说他都很难被称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03|商业模型更替,医生护城河在哪?

“会看病”是一个医生的护城河吗?

对不起,如果你只懂书本上的基础生理和病理知识,只记得住一些常规处方,那么“看病”这件事交给ChatGPT可能更靠谱。据调查,用ChatGPT来模拟常规诊断过程,不仅精准度超过了60%的医生,而且给出的思维框架更是超过了80%的医生。而这仅仅是2023年初的版本,未来三到五年之内的精准度和知识量更是百倍的飞跃。

既然如此,对于那些只能看看常见病的医生来说,怎么办?作为经营方或政府,是一年花几十万养一位医生,还是花几万元买个精准度很高的AI系统?面对经济萧条的巨大压力,这个账是该算一算了。

“会手术”是一个医生的护城河吗?

当然,能成为一名会手术的外科医生,在全世界都是让人自豪的身份。可是随着达芬奇机器人的大规模采购,以及手术机器人不断地升级,还有类似像苹果眼镜这样促进手术模拟、远程医疗的技术和设备应用,手术过程也逐渐被智慧化、机器化、微创化,而医生个体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占比也在迅速下滑。

在外科医生职业面前,更有可能的压力其实不是来自于机器,而是同行的内科医生们的全面向内卷。由于内科面临的职业取代性压力更大,那么势必就会导致大量内科医生重新再回炉去考取外科资质,然而,这还真不是一件难事。对于大型医疗体系而言,也乐见其成更多职员的内卷,才能压低整个薪资成本。

“隐形对手”的涌现

除了我们看得见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远程医疗是医生这个职业的平替型产品(虽然在真正的专家面前,它们都只是工具;但在大部分普通医生面前,它们就是竞争对手),其实还有大量隐形对手。


更高效的药品和生物技术

关于青霉素的发明这样的故事就不用多讲,大家都明白整个人类医疗技术的飞跃,都来自于科技创新。上游源头进步的越快、下游应用者面临的职业压力就越大。比如,也许我们还在讨论角膜塑形镜一年卖多少副、飞秒手术做多少台时,或许下一代脑机接口就从神经系统上直接解决了根本问题。

大健康从业者武装到牙齿

我们最担心一些医生能力既不能上,服务又不能下。而大健康的“低学历”、“非医资质”的从业者们可从来都愿意更上一层楼,不仅服务精神秒杀大部分医生,现在配以各种先进的设备、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的辅助,融合出来的诊疗能力,其实已经比很多低端单体诊所医生的诊疗效果还要好。面对服务行业的竞争对手们,那些情商低、服务能力差、不重视形象、甚至还要靠信息差宰客的医生们,该何去何从?

免费诊疗让现有商业模式清零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从业者,无论保险公司、先进设备商还是政府,都有实施免费诊疗的冲动。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辅助下,我们完全算得出“免费”的代价背后,如何更大的“变现”。买保险、送诊疗;买房子、送诊疗;买健身卡、送诊疗……因为未来这一切更多都靠“算力”支撑,而不是靠“人海”堆积。

所以,当你赖以生存的诊疗服务费被其他商业当成引流工具时,你就会走向赤贫。其实本质来看今天区域的房地产经济模型时,你就明白为什么政府要强力压制医疗成本,因为医疗和教育配套都对支撑当地高房价起到了引流作用。高医疗成本无法给政府带来收入,只能带来负担;而高房价却能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收入和交易税收。

面对失业风险,给医生五个建议

1、成为内卷之王

如果你是毕业于985的高材生,恭喜你,在成为万里挑一的“内卷之王”时,你是有先发优势的。但对于后发之力,我不保证你的持续学习动力、其他非985同学们的超速精进、你在职场中是否被穿小鞋、你所在的平台潜力如何。

2、加入品牌化医生集团

如果自己想干事,但平台不给力(甚至医院缺钱要裁员),或者单打独斗不具备条件,那么医生集团还是适合你的。尽管中国的医生集团商业模型还没有成功的,但不排除我们和世界医疗体系的逐步接轨中,会逐渐放开医生集团的管制。从全世界来看,类似律所的合伙人模式,是非常适合医生这个群体的。未来有品牌力的医生集团并不保障能力差的医生有饭吃,但它可以做到让能力好的医生一定有钱赚。

3、打造个人品牌IP

相对于钻研技术的“投产比”,医生是时候算一算自己在个人品牌上的“投产比”了。你可以训练自己的服务能力、待人处世的情商、准确识别顾客需求的心理学、穿着打扮如何更具专业度和魅力、在公域(抖音、小红书、公众号)上的展示、在私域(微信和朋友圈)的客勤,等等,这些都是提高个人品牌资产的有力武器。即便你技术一般般,但如果你是一名科普网红,我相信你的顾客可能会更多,既不会轻易失业,也很容易当好创业合伙人。

4、拥抱消费医疗

从全世界的产业结构来看,“医疗”这个词汇正在逐渐消失,而伴随着“健康”的不断强化。今天人们在“刚需医疗”和“健康”上的消费比是10:1,而接下来就是逐级走向1:10的过程。在这个巨大的产业转型时机,作为医生这个最专业的职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吃螃蟹、赚第一桶金的人,而不是躲在后面。

客观来看、无论口腔、眼科、医美还是中医康复,都已经为健康消费迈出了第一步。当然今天的“消费医疗”还只是更多强化“追求美”这个需求,但未来会有更多追求更强壮、性功能、时尚、生活休闲、炫耀、心理疗愈等各种需求。也就是说,你想成为几百万刚需医生中普通的一员,还是成为消费医疗中吃螃蟹的佼佼者?

5、转型成为健康产品设计师

除了到临床一线,其实我们的医生更应该具备健康产品的设计能力。我们长期只关注了临床路径,却对数字医疗、慢病管理、服务路径这些词汇极为陌生。如何做产品设计,请参考《医疗机构品牌创建高阶训练系列教程》之《趋势的奥秘》分册。健康服务包的设计思路多样,并非是为了盯住顾客的钱包,恰恰是传统诊疗单线思维的升级,是以患者的全面健康为中心,来提供更好的恢复和更强壮的训练。所以,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型医生,除了临床知识外,更具互联网产品思维、更应具备服务设计能力、更像健身房的私教老师,既懂运营学、还懂品牌学。如果医生真的具备这些综合能力,请问他还会失业吗?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