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买爆中国资产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国证券报》16日刊发文章《外资巨头持续加仓中国资产》。文章称,近期,外资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被投资者视为加码中国资产的风向标。5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回购公告显示,多家外资巨头持续加仓中国资产。从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看,QFII加仓动向浮出水面。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阿布达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等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通过QFII渠道加仓A股。
此外,德银、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对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的同时,外资机构也表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外资机构持续扫货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购公告显示,相较于一季度末,摩根大通、美林国际等外资机构纷纷加仓A股公司。
5月14日,宏川智慧公告显示,截至5月9日,摩根大通持股量为1990.98万股。一季报显示,该机构持有宏川智慧1907.33万股。
公开资料显示,宏川智慧主要为境内外石化产品生产商、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提供仓储综合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码头储罐综合服务、化工仓库综合服务、中转及其他服务、物流链管理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
5月8日,凡拓数创回购公告显示,截至5月6日,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美林国际)与BARCLAYS BANK PLC(巴克莱银行)成为凡拓数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量分别约为69.58万股和62.40万股。而凡拓数创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未出现这两家外资机构的身影。
公开资料显示,凡拓数创是一家数字创意科技企业,致力于数字多媒体展示服务和前沿技术探索研究,为客户提供数字展示一体化服务,包括3D数字内容制作、VR/AR展示等,业务范围涵盖产业地产、园区、商业综合体等领域。
知名主权财富基金继续加码
主权财富基金的动向也被视为观察外资的重要窗口之一。根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据平台Global SWF的统计,2023年全球前十大主权财富基金中的一半来自中东地区,分别是阿布达比投资局(ADIA)、科威特政府投资局(KIA)、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卡塔尔投资局(QIA)以及迪拜政府投资公司(ICD)。
以阿布达比投资局为例,该机构的布局范围十分广泛。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末,该机构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27家,持仓市值合计约112.89亿元,较2023年末增超10亿元。从个股方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与去年年末相比,阿布达比投资局今年一季度对通化东宝、宏发股份、万孚生物、健康元、华峰化学、金诚信、海大集团等均有加仓,其中,对通化东宝和宏发股份的加仓量超过200万股。此外,阿布达比投资局新进8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如京东方A、丽人丽妆、电科院等。
另一家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中国的投资范围同样广泛。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该机构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30家,持仓市值合计约45.17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能源、汽车等领域是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A股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向。Wind数据显示,贝泰妮、松原股份、晨光股份、中国重汽、新集能源等在一季度获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增持;该机构还新进康弘药业、深南电路等1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外资认为三季度或是较好入场时点
近期,国内第9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安联基金在上海召开了开业记者会。安联投资亚太区总裁、安联基金董事长吴家耀表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快速变化。养老金市场的开放、中产阶级的壮大、金融素养的提高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正是投资中国的大好时机。
“现阶段A股具备估值低、改革边际效益较高、投资机会相对广等多方面优势,值得全球资产配置者重新关注。”联博基金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表示,当前,如果国际投资者想要寻找市值较大、流动性充足的股票市场以对冲美国通胀及美元利率居高不下带来的风险,A股有望成为分散风险的关键市场之一。
高盛分析师则在一份报告中认为,整体而言,短期内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有所增强,交易环境也将更加有利。
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分析称,中国股市正经历在极低估值基础上由企业盈利增长所推动的向上转折点,三季度或是较好的择机入场时点。“宏观上,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在三季度得到进一步确认,美联储也可能开启降息。微观上,三季报也有望呈现企业盈利增长逐季加速的态势。另外,三季度或是全年地缘风险相对较高的时期,或可利用市场潜在的波动建仓。”程彧表示。
中国债券市场也面临新的配置机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在宏观政策和“三驾马车”推动下,2024年中国经济可能达到5.2%左右的增长,中国债券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与日俱增,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尤其是国债将保持较快增长,这将成为境外对华证券投资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完)
24小时逆转:外资机构买爆中国资产!牛回速归?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一行一会一局”政策利好加持下,中国股市昨日(9月24日)突然狂飙突进,A股和港股涨幅均超4%,而此前一天还在进行2700点保卫战。
美股方面,中国资产也大爆发。美东时间9月24日(周二),美股中概股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9%,创202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今日(9月25日),A股开盘直线飙升,下午虽有回落,但仍有惊无险,沪指收涨1.16%,深成指收涨1.21%。港股恒生指数也收涨0.68%。
一位香港的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或记者),“买涨离岸人民币的海外对冲基金明显增加,此前已买涨的对冲基金又追加了多头头寸。” “这也是海外资本即将大规模加仓布局中国资产的预兆。"
到底是谁买爆中国资产?
这次暴涨,到底是短线投机,还是转长牛?
从外资代表之一的北向资金来看,9月24日,A股北向资金成交1653.15亿元,今日进一步增长至1881.67亿元。
9月24日上午,央行、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出“大礼包”。包括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进一步支持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并购重组等。
在“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刺激措施公布后,数家主要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态度出现明显转变。例如,在本月中旬刚刚下调中国今年GDP增长预期的高盛,在9月25日的研报中明确指出,周二关于股东回报和长期投资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强调和行动,加上全球无风险利率的下降,让我们相信,对于寻求战术“阿尔法”或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来说, “股东回报投资组合(Shareholder Returns Portfolio,注:指投资于稳定产生现金流的公司、股息或回购有惊喜的公司,以及特定的央企或国企的投资组合)” 仍是中国股市最好的投资主题之一。
瑞银态度也出现明显转变。就在今年5月,瑞银的首席投资办公室(CIO)还认为中国股市上涨空间有限,且不相信A股能跑赢新兴市场同行。9月24日,该行CIO的日报中却表态称,“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变得更加宽松。我们估计,此次降准将为金融体系增加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加上楼市和新的货币工具等政策,这一系列刺激措施代表了一个可喜的转变,即中国已经转向更为宽松的立场。我们预计9月24日出台的刺激措施,将在短期内对中国股市提供支撑,预计降息和资本市场支持将有利于集中在高股息行业的国有企业,包括公用事业、电信、能源公司和金融企业。”
摩根士丹利在8月初曾下调了MSCI 中国指数,并告诫中国股票投资者:应立即套现。今天,摩根士丹利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最新研报里则预计,A股市场将对政策做出积极反应,可能引发战术性反弹,甚至短期内表现优于其他新兴市场。
2
买什么?
外资投行更倾向于港股
看好高股息股票
对于中国资产,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ynn Song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短期内,市场情绪的提升对中国股市来说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人民币也因一些资本流入而受益,但反弹将持续多久,将取决于是否会看到后续措施的出台,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
Lynn Song表示:“我们没有提供股市的预测,但考虑到相对于历史平均水平的估值,我认为H股相对于A股可能有更大的反弹空间,但也存在额外的风险,因为恒生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外资和情绪的推动,可能在20000点处面临一些阻力。鉴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这一资产类别可能会继续保持良好表现,但风险在于我们是否还能看到债券发行量的大幅扩张,或者中国央行是否会继续试图使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高盛以Xinquan Chen为首的分析师团队在25日的研报中称,目前战术性的反弹背景令人信服,这让人也想起今年4月初的市场背景。就市场而言,高盛仍倾向于H股而非A股,因为前者的盈利修正趋势相对较强,绝对估值和A-H溢价也更具吸引力,南向资金的流动性也更具支持性,而且对美联储在降息周期中的冲击可能更敏感。
不过,高盛认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或政策动力进一步增强时,将对A股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富达基金是全球第三大共同基金公司,其中国公司投资主管、基金经理聂毅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9月24日出台一系列重磅利好,市场反应积极。总的来说,货币政策超出市场预期,房地产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我们认为,真正超预期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流动性支持政策方面,明确增量利好大盘股和高股息股票。货币政策已经超预期,后续市场表现是否可以持续,主要观察财政政策是否同步发力。如果企业总体盈利无法得到改善,在利率进一步下行后,资产荒将可能加剧,稳定高股息和高流动性的大盘股票将更具投资与配置价值。在未见财政端进一步发力之前,我们继续看好高股息股票和大盘高流动性股票;对消费和地产板块继续保持谨慎。展望后市,期待后续财政政策发力以及年底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作出积极定调。”
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是美国最大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亚太投资策略部高级经济学家Grant Feng在采访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最新的政策在短期会有效地刺激市场情绪反弹,并表现出积极的回应,债券收益率虽然预计会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是仍然是稳健投资者的选择。他指出,先锋集团对于中国秉持着长期投资的态度,加大了对于中国方面的关注。不过Grant Feng还指出,由于政策发布后时间太短了,就他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目前为止没有新的资金流入。
“在政策的支持下股市会有短期反弹。但长期增长还要依赖更多需求端的政策刺激。长期看来,当前的刺激政策对于中国企业的基本面改善力度还不够强,中国的实际利率还处于较高的水平,导致了需求疲软的持续存在,国内企业的盈利状况可能还没法得到改善。我们预计政府在年内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解决问题。例如中国央行在年内可能还会继续降息10~20个基点。”Grant Feng对记者补充道。
3
谁在买?
对冲基金平空仓
外资机构关注度也在上升
任职于某在港投资机构的资深投研人士向每经记者表示:“这次主要是对冲基金这样的中短期资金在买,长期资金目前买的还较少。中短期资金原来的中国仓位都很低,中国资产的仓位占比在4%-6%,现在变化最多到5%-7%。”
据该投研人士观察,中短期资金主要还是买TMT,如阿里巴巴、腾讯之类的。主要还是为了博反弹,类似于今年年初和去年年初那样的行情,目前还看不到长期持有。另外,因A股整体比港股贵很多,所以现在很多外资还是更愿意买港股。
与此同时,接受采访的北京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每经记者:“今年4月底至5月中下旬,外资有较为明显的买入中国资产,当时主要以港股互联网股票为主。6月以后,随着经济数据走弱、市场情绪低迷,外资有一些流出。昨天(9月24日),有对冲基金买入+空头回补,下午有部分long only(多头)也开始买入。”
同时,该私募基金人士进一步指出,外资购买港股以互联网和个别景气消费股为主,小部分也会参与到高股息比如港股的国有银行。A股方面,之前购买了家电和部分科技股,9月24日当日有部分买入金融和消费股票。
和外资机构的交流中,前述私募人士认为,政策对于资本市场起到了提振作用,外资对于中国的仓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且显著低于benchmark,叠加美元资产位于高位估值偏贵,因此9月24日政策发布,市场反弹,会有资金出于配置的角度买入中国资产来防止踏空风险。
此外,公募某QDII基金经理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对冲基金平仓。”
富途投研团队认为,美联储宣布降息50BP,结合国内预期的增量政策,可能会促进外资配置的改善。外资的流向和市场恢复的程度,与美元资本进行高低配有关,当前部分市场估值持续抬升,全球资本在持续寻找投资回报率可观的地区进行布局,目前港股市场股息率较高,估值偏低,属于配置的方向之一。市场数据显示,在降息后,以EPFR统计数据来看,配置型外资流出港股的规模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估值已处于较低水平,积极的政策信号预计将提升投资者信心,市场的趋势性稳定上行还需依赖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预期改善,预计A股中的大盘蓝筹股和港股中的科网股等核心资产将吸引外资流入。
前述在港投资机构人士指出,目前外资觉得TMT还有金融,特别是非银金融有短期走高的可能性。
某券商首席向记者表示:“外资机构关注度确实还在上升,但是没有暴增,对于个股的关注程度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换言之,对于外资来说,现在首先关注的核心还是政策有没有延续性。”
4
短线投机?
还是长牛?
人民币汇率是风向标
外资卖方转变态度,外资机构纷纷买入,这样的行为会持续多久?也许,我们看看外汇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会更清晰。
9月25日凌晨,境外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USDCNH)一度收复“7”整数关口,创下年内新高6.9942。
这一切,发生在9月24日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人民币汇率具有比较稳定的坚实基础”之后的24小时内。
当天,潘功胜指出,此次出台比较强的货币政策,一是将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居民消费和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稳。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是1.1%,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三是央行与外汇局非常重视外汇市场建设,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也更加理性,市场韧性显著增强。
这无形间进一步激发境外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买涨人气。
“在9月24日中国央行行长发表上述观点后,买涨离岸人民币的海外对冲基金明显增加,此前已买涨离岸人民币的对冲基金又追加了多头头寸。”一位香港的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每经记者。
与此对应的是,海外对冲基金中越来越多人民币空头纷纷“退场”,甚至个别对冲基金一口气削减了30%-40%的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
每经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离岸人民币收复“7”整数关口,一度被金融市场“遗忘”的某些观点再度风靡。
此前,“美元微笑理论”创立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首席执行官史蒂芬·詹(Stephen Jen)发表观点指出,美联储降息将促使中国企业抛售1万亿美元的美元计价资产,推动人民币升值至多10%。
面对这个观点,众多海外投资机构当时“不置可否”,但如今,认可这个观点的海外对冲基金与资管机构日益增多。因为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发现,中国外贸企业结汇潮涌,正令近期人民币汇率涨幅高于美元指数跌幅。
这也令他们日益认可潘功胜的观点——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外部压力明显减轻。
“过去24小时,离岸外汇市场的人民币交易氛围已发生明显改变。”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每经记者指出。一是曾被境外对冲基金与投机资本视为沽空人民币利器的境内外汇差交易变得格外冷清,因为境内外人民币汇差仅有40~50个基点,难以覆盖操作成本;二是越来越多海外基金意识到,无论是按日,还是按周借入离岸人民币头寸抛售沽空,大概率会以失败收场。
“所以,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吃一堑长一智,纷纷转空为多,不再留恋所谓的人民币沽空套利交易。”他告诉每经记者,这背后,是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与资管机构已通过押注人民币升值获得不菲收益,让更多海外资本看到买涨人民币的赚钱效应。
记者获悉,8月初率先押注人民币汇率持续回升的海外对冲基金,如今的月均年化收益率达到约6%(算上投资杠杆倍数)。这份回报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对冲基金“趋之若鹜”。
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日益看涨人民币汇率,同样正改变他们加仓境内债券的汇率套保交易策略。
以往,在人民币汇率贬值期间,海外投资机构在加仓境内债券同时会建立外汇套保头寸对冲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如今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并升破“7”整数关口,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选择不再建立外汇套保头寸。
记者了解到,在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人民币汇率具有比较稳定的坚实基础”后的24小时内,押注月底人民币汇率上涨突破“7”、10月底人民币汇率收复“6.95”的场外外汇期权都在持续增加,同样显示海外机构看涨人民币的情绪持续高涨。
“这也是海外资本即将大规模加仓布局中国资产的预兆。通常情况下,在海外资本即将大手笔增持中国资产之际,人民币汇率往往会率先给出快速上涨信号。”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
要看清外资机构在A股市场的下一步行动,或许人民币汇率就是风向标。